□本报记者英草卓玛
在摩托车出口行业摸爬滚打多年,重庆浩森摩托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森摩托”)总经理张海林做得了产品、跑得了市场,但对银行贷款还有些陌生。过去,他总觉得银行贷款门槛高得很,像他这样的小企业“不得行”。与张海林不同,作为山东省寿光市一家老牌外贸企业的融资经理,李露很清楚“轻资产、少抵押”企业的融资之痛,也深知这正是银行放贷之难。
“不敢想”“够不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指向的却是同一个问题——对广大外贸企业来说,更为多元的金融服务、门槛更低的融资方式、压力更小的融资成本是共同关切。
自去年10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各地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今年以来,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部署,在协调工作机制下设立外贸板块,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
近期,《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走近山东、重庆多地外贸一线,见证了协调工作机制带来的改变:更多外贸企业借助这一桥梁,用足金融工具、优化产品布局、觅得市场蓝海,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减少“路径依赖”多元增信打开融资新通道
放在几年前,李露很难想象,不用抵押、不用担保,一张出口报关单就能为企业换来一笔真金白银的贷款。李露所在的寿光市三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板材、板式家具、五金配件等产品出口,已在国际贸易领域深耕20余年。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资金!”李露脱口而出。对小微外贸企业来说,一方面,国际订单交付周期长、跨境结算流程复杂,叠加通关退税时效等因素导致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原材料采购、生产备货、物流运输等环节又需短期内大量资金投入。“长”与“短”的错配间,衍生出的是融资需求的迫切性。
去年10月,国家、省、市、区县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区县层面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企业走访、需求摸排和融资推荐,搭建起政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三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进入到银行视野中。去年底,寿光市工作专班通过大走访了解到该企业困境,综合分析后认为,尽管该企业无法追加新的抵押物,但出口稳健、国外市场订单稳定,将其纳入“推荐清单”并推送至银行。工作专班提出,可以使用出口收汇单进行质押融资,为企业增加了一条融资新通道。
“我们基于该企业的出口报关频次、收汇稳定性、海外市场占有率等维度信息,为企业精准匹配报关单融资产品。通过专项授信模型审批贷款额度,将出口报关单转化为信用资产,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报关单数据实时核验,仅用72小时就向企业发放了1500万元贷款。”寿光农商银行行长孙洛春说。
资金顶上来,订单续下去,生意转起来。7月下旬,记者在该企业车间看到,机器开足马力忙生产,工人铆足干劲赶订单。机器轰鸣声中,李露告诉记者,通过出口数据匹配的信贷额度能覆盖企业已签订单的情况,随用随还的循环模式也更匹配其用款需求。现在,该企业每年约有200笔、共计2500万美元出口报关单,这些单据还将转化为更多资金,为后续发展“输血补气”。
细致摸排需求数据赋能提升融资对接效率
浩森摩托主营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的制造。过去,浩森摩托70%的订单靠北美。受关税战影响,张海林咬着牙决定转型:将业务中心从北美转移至欧洲、哈萨克斯坦市场,同时强化非洲、南美市场。转型过程中,他针对不同市场的自然气候、消费特点等创新产品,效果很快显现。去年下半年,浩森摩托订单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垫款压力的增加和流动资金的紧张。
这时,银行找上门来。中国银行九龙坡支行客户经理吴泽平介绍,借助重庆市工作专班通过“信易贷.渝惠融”线上平台推送的名单,该支行深入了解浩森摩托的融资困境,为其量身定制了专属授信及国际结算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2025年1月,成功为其发放贷款480万元,年利率仅3.1%,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了5个工作日。此外,针对其避险需求还提供了相关国际结算产品。
“张总以前跟中国银行在结算方面有业务往来,但他不知道能在银行贷款,我们也不知道他有贷款需求。”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普惠部副总经理高文捷观察到,正是依托协调工作机制推送的名单,银行得以对像浩森摩托这样的小微企业进行地毯式、全覆盖走访,更多融资需求被捕捉到了。
重庆金融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处长陆玉介绍,该局依托金融大数据模型生成企业清单,推荐至银行机构开展精准对接。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重庆已推动小微企业“名单”10.9万户,完成摸排走访10.19万户,发现有融资需求1.67万户,累计为1.07万户新授信231.19亿元、投放贷款199.45亿元。
调研中,银行机构普遍反映,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曾是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的重要原因,协调工作机制推送的推荐清单很大程度上帮助银行更好刻画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在面对外贸企业这类通常意义上“有风险”“有顾虑”的企业时,也能在整体风险可控情况下“应贷尽贷”。
发挥“协调”优势优化全链条金融服务
融资之外,外贸企业对资金结算、汇率避险、政策咨询等多方面服务的需求同样迫切。记者发现,借助“协调”优势,全链条、一揽子跨境综合金融服务正在成为银行机构的一大发力点。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是我国重要的轮胎生产和出口基地,轮胎产值占全国三成。山东华盛橡胶集团(以下简称“华盛橡胶”)是当地一家民营外贸企业,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益于协调工作机制为其匹配的“融资+结算+避险”金融“组合拳”,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步伐更稳、底气更足。
“今年上半年,我行通过工作专班了解到华盛橡胶需进一步资金支持,第一时间上门与企业对接,依托针对外贸中小微企业的新产品——‘鲁贸贷’,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500万元。”广饶农商银行副行长任春蕾说。
在华盛橡胶副董事长张玉亮看来,外贸企业尤为关注资金结算的时效性。聚焦跨境资金结算需求,当地不同银行的特色服务形成了互补合力,金融资源、政策资源整合效率得以提高。
任春蕾介绍,广饶农商银行发挥本土银行优势,着力用好高效资金清算网络,保障华盛橡胶亚洲地区汇款两小时到账,其他地区两个工作日内到账。2025年上半年,该行已为华盛橡胶办理结算达3.46亿美元。农业银行东营分行行长肖月强介绍,该分行发挥数字化服务和全球化网络优势,已为华盛橡胶及关联企业跨境业务提供6436万美元国际结算服务,涉及66个国家4个币种,确保企业资金“快到账、快入账”。
当前,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汇率避险需求日益增加。对华盛橡胶这类全球化布局企业而言,痛点尤为突出:出口收汇以美元为主,本地化生产及人工成本需使用人民币结算,境外采购则需支付欧元、日元等,币种错配使其面临双重汇率波动风险,推高交易成本。
“我们为企业推荐卖出美元、买入欧元的外汇买卖产品,解决币种错配痛点,今年上半年已为华盛橡胶办理结售汇4444万美元、外汇买卖608万美元。此外,企业通过我行平台一次性挂单结售汇业务,无需盯盘和跑银行,只需线上选择心仪价格,系统就能实时成交。”肖月强说。
东营市经济外贸依存度居山东首位。东营金融监管分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依托协调工作机制,东营市各区县工作专班建立外贸工作组,并在协调工作机制原有的“两张清单”基础上梳理形成外贸企业清单、金融支持外贸产品清单,目前已实现东营市768家外贸企业走访对接全覆盖。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在调研中,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多家银行机构纷纷表示360配资,将持续加力推动金融稳外贸走深走实,多家外贸企业从业者也拼劲满满、信心十足。
传金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