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飞鹏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这是继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提振消费,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提振消费与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就提振消费进行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提振消费的高度重视。
短期来看,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提升。受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在稳中向好发展的同时,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稳固,稳就业压力较大,居民预期不稳定,消费意愿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降低,需要提振消费以稳定经济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按照支出法核算的GDP中,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52%,比2021-2014年同期均值61.33%低9.33个百分点,提升消费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有空间。中长期来看,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全球大国经济发展表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我国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扩大居民消费,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需要,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力服务提振消费并取得明显成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贷款中,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从2012年底的10.44万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底的58.91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从16.61%提升至22.12%,占金融机构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从64.7%提升至70.13%。这意味着,在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贷款中,居民消费贷款在量上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同时,伴随着贷款利率下降,居民消费贷款的利息支出也有明显下降,有效降低了居民消费成本,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发挥了积极作用。后续仍然需要围绕提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统筹做好金融服务。
首先是综合考虑短期提振和长期升级。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稳定经济增长更多需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更多需要依靠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消费要持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作用,扩大消费是我国经济从投资、出口导向为主转向消费为主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换言之,提振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需要,也是中长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银行业对此需要有清醒的认识,综合考虑短期稳定经济增长的需要,围绕“两新”政策实施做好金融服务。在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中,把握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做好金融服务。
其次是综合考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受预期不佳等因素影响,目前消费不振既有消费不足的问题,又有消费意愿不强的问题,需要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就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而言,重点是通过金融服务促进居民资产保值增值或者增加居民收入。直接的渠道是做好理财投资服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间接的方式是做好小微企业、服务业金融服务,推动其更好发展以让其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更好发挥,让稳就业取得更好成效,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方面,重点是优化消费环境以及降低消费成本。良好的消费环境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意愿,金融服务是消费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银行业需要更多按照场景化发展思路,将金融服务更好融入消费场景。通过科学的贷款定价降低居民消费贷利率,以降低居民消费成本提升消费意愿。
再次是综合考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目前,银行业围绕商品消费已开展较多金融服务,特别是“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商品消费服务规模力度更大。根据国际经验,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消费结构会从以商品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服务消费将是我国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这一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领域的金融支持。考虑到对符合要求的银行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对降低资金成本与稳定银行净息差有积极作用,银行机构可以积极发展相关业务。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政策出台后推动政策更好落地。
最后是综合考虑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过程中需要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消费的变化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品质两个层面。金融在服务提振消费过程中,既要服务消费需求,又要服务消费供给,并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发力,通过供给和需求螺旋升级,推动消费数量扩大和质量提升。不仅如此,此举也有助于在宏观层面畅通供求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券商配资
传金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